唐朝繁荣的音乐文化,使得唐人的精神世界得到
音乐,自古有之,如果深究中国的音乐历史,最早出现成体系的音乐,应该就是在周朝,那时候的音乐还是比较的单一,主要就是编钟。而且音乐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触摸得到的,夏商周这些时期,音乐一般是在祭祀或者是在重大节日中才会出现,很多平民百姓一辈子都可以不能听到一次音乐。
到了唐朝,这种音乐匮乏的局面发生了改变,音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为什么在唐朝的音乐能够到达如此繁荣的高度呢?音乐的繁荣给当时的唐朝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一、全方位的音乐繁荣
唐朝音乐的繁荣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史册,关键就在于他的全面性,唐朝音乐上的繁荣是方方面面的,不管是在乐器的种类,音乐乐谱上的造诣还是受众面上来说,都是前无古人的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后无来者,真正的登峰造极。
首先就是在乐器的种类上。一般来说,每一个朝代兴盛的乐器只有一种或者是两种,这和当时整个社会的流行趋势有关,像周朝流行的就是钟鼓,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就是琴。但在唐朝,流行的乐器就有很多种,而且不仅流行,每一种乐器都有出名的演奏人物和曲谱,这些在唐朝的诗歌中都有表现。
首先说到唐朝最为出名的乐器,那肯定是琵琶了,相信大家都记得学生时代学过的那一首“琵琶行”,文章中开头的引言选自的就着《琵琶行》中的一句,“如听仙乐耳暂明”短短的几个字,把琵琶声的美妙表现的淋漓尽致。
琵琶在唐朝有多流行呢?在唐朝的十部乐曲中,琵琶的分量不可撼动,上到大家闺秀、秀才大家下到流连于风尘中的女子,都是人手一把琵琶,那时候会弹琵琶的人就等于是有才情的人。
而且唐代不仅是流行琵琶,还发展了琵琶,唐代有不少的乐家醉心于琵琶的研究,在琵琶的弹奏指法上开创了新的弹法,对后续的琵琶发展有很大的贡献。除了指法上的变革,唐代还改造了琵琶的造型,将原来的曲项琵琶和直项琵琶两者的特点相融合,成为了新的琵琶,一直使用延续至今。
除了琵琶,唐朝的琴也是非常的出名,留下了很多经典名曲,唐朝对原来的古琴也有一定的改造,在琴弦两边加有一块小桐木,用这个来作为一个假音,这种做法在当时非常的风靡,一直到了明代都还有保留着这种造琴的方法。唐琴的制作精良,不管是原木的材质,还是出来的音质都是上等的佳品,后续朝代有很多的乐师毕生所愿都是有一把唐琴。
唐朝音乐的繁荣还体现在乐谱上,说到古代流传下来的乐谱,我们脑海中就会很自然地浮现出《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上元曲》等经典篇目,其实这些曲目都是在唐朝谱写的,唐朝对于后续音乐的乐谱发展也是有很大贡献。
不仅如此,唐朝的音乐还有一个融合的趋势,因为和吐蕃,其他游牧民族有很多的往来,中原之外的音乐也不断地传入中原,影响着中原音乐。
二、唐代的音乐教育
我们看一个东西能不能长久的繁荣,关键是要看它能不能流传下来,其中最教育是最为明显的体现。都说教育都是当时统治者意识形态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个时代的教育内容也是很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潮流。
唐代音乐的繁荣还体现在唐代的音乐教育上,唐代的音乐能够有繁荣的发展和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唐代的每一任皇帝都是相当重视音乐上的教育,浓厚的音乐教育风气,也是为唐朝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唐朝音乐上的发展,首先就是在音乐教育机构上,在唐朝已经形成了比较成体系的音乐教育机构。首先我们要讲到的是太常寺,这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机构,这里不仅掌管着整个国家的礼乐,还设有学员的位置,会在社会中收取一些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培训,当时把这一类人成为“博士”。在里面的学员是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非常的人性化。
除了太常寺这一类带有行政性质的培训机构,还有一些直接受到宫廷管理的音乐教育机构,这些地方就会比较的严格,主要是培养宫廷内的歌舞乐工。
在唐代,教坊和梨园是音乐制度繁荣最好的体现,这两个地方都是培养宫廷内的乐工,但教坊就是直接受到宫廷内部管理的,从这里出来的人,一般都会为宫廷的宴会演奏。而梨园主要是教授曲法的,从这里出来的人,既可以留在宫内做乐工,也可以走出社会,还可以去往太常寺做官,算是比较全面的机构。
唐代的音乐教育也是相当的有特点,像之前提到过的,唐代的音乐是有一定的融合性,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上同样是有体现的。在教育上的交融主要是在“遣唐使”们身上,当时的统治者奉行的是一个开放政策,朝鲜、日本等国家都会派使者过来学习,这些使者就被称为“遣唐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