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研究

福建耳入琴声音乐制作公司浅论流行音乐研究的

 

21世纪以来,遵循学术规范的流行音乐论文明显增加,以流行音乐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和学术专著也相继出现,并表现出学科多样的特征,标志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开始步入发展期。这时期流行音乐研究表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媒体人与自由撰稿人的流行音乐评论在社会上继续保持较大影响力;音乐学界之外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包括博士学位论文)成为不容忽视的研究成果;音乐学界开始出现主要以流行音乐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中青年学者。

1.流行音乐评论继续发力

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评论家李皖先生陆续出版了14本著作,评论对象涵盖中外各种类型的流行音乐作品、流派与表演。颜峻则出版了四本乐评集,着力发掘摇滚和民谣的音乐与文化内涵。另一个乐评人袁越也崭露头角,出版有《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HIP-HOP: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2008)。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2002年出版后受到以流行音乐为研究对象的硕士生博士生的欢迎。

不过,随着具有学术纵深度的流行音乐论著的出现以及通俗报刊遭受网络的冲击,评论在流行音乐研究中的重要性已经不比之前。

2.流行音乐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量迅速增加

2001年,国内开始出现研究流行音乐的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为音乐史学方向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文化学研究》(王思琦)和文艺学方向的《香港流行曲歌词中的女性形象(1985—2000)》(陈美丝)。2002年的数量有所回落,只有张乐心的1篇,2003年2篇,2004年则迅速增至7.5篇,2007年起稳定在30篇以上,2011年后则保持在50篇以上。

2003年的《流行音乐研究》是国内第一篇以流行音乐为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到2019年已经有26篇博士学位论文以流行音乐为研究对象。这些论文规模较大,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是流行音乐研究的重要文献。

3.流行音乐学术专著陆续出版

学术专著很快随着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现而出现,《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歌声中的文学——文学视野中的流行歌词》《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美学现代性的一种考量》《摇滚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音乐研究》等著作的底子都是博士学位论文,其学术严谨性明显高于20世纪的流行音乐研究。

4.流行音乐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21世纪以来,学术期刊上的流行音乐研究论文虽然较之其他音乐类型论文的数量依然很小,但与上世纪相比还是增加明显。尤其是金兆钧任职的《人民音乐》2001年以来发表有二百多篇流行音乐研究论文,占到所刊论文总量的3%强,在音乐学术期刊中比例最高。这些文章的质量整体上较之20世纪也有明显提高,无论是文化阐释的深度、资料搜集的系统性还是文章的篇幅、学术的规范,都超越了经验性简述的阶段。

5.流行音乐学术研讨活动增多

进入21世纪,流行音乐的学术研讨活动虽然比不上其他音乐学科,但较之20世纪已经大大增多。比较有影响的全国性活动有:2004流行音乐专家论坛、2006首届中国音乐(艺术)院校流行音乐论坛、2007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2013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流行音乐专家论坛与教学展演、2014年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与发展趋势焦点问题研讨会、2015年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2017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演唱与教学论坛、2018年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这些活动皆依托音乐院校或高校音乐院(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不过失之于零散,多只有“首届”而无后续,整体上看缺少连续性和规划性。

上一篇:研究汉朝时期的音乐在那个时代的演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