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音乐教育的自信来源于哪里?
音乐,琴房,CD,声乐,各种民族或西洋乐器......这些元素早已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音乐厅里,总能看到大手牵着小手,父母和孩子共同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大家谈起孩子的教育,也总是离不开学乐器、学声乐。这股音乐学习热潮,实则体现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强大自信力。
那么,这种自信到底来自哪里呢?
根植于古代的深厚传统
自古以来,音乐和音乐教育就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追溯中国的音乐教育的悠远历史,必然离不开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更是意义非凡,每当皇宫内有燕飨之乐,则必有工商角徵羽伴奏。
据记载,孔子的其中一位老师,师襄,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著名乐官。
到了西汉,董仲舒提出音乐可以改变民风,可以成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部分,人们开始关注到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不仅如此,我国古人还发现了“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音乐可以影响身体气血阴阳的变化。这些观点,与西方将音乐与心理健康相联系的观点不谋而合。
多元化的音乐视野
来到现当代时期,中国音乐教育的视野成了多元化的。中国音乐不仅有着本土文化——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这片沃土,还汲取了西方专业艺术音乐的理论的养分。
中国传统音乐的底蕴原本就是深厚的,民歌、曲艺、器乐,它们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无可替代。而百年来的“中体西用”又给中国的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诞生了: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到钢琴协奏曲《黄河》,再到近几年的歌剧《奔月》,这些作品用西方的交响乐演奏形式和体裁讲述着中国故事。
目前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也带着向西方学习的痕迹,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它不断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高质量的音乐教育提供了保证。
全方位多层次覆盖的教育体系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教育可谓覆盖了各个年龄段,满足了多种学习需求。近年来,业余音乐教育迅速普及,我国社会一度出现“学琴热”的现象,不少幼儿园和小学已经能够开展全校范围内的乐器普及教育。
到了中学和大学,学生还可以继续进行音乐活动——我国许多中学和高校纷纷成立了学生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其中相当一部分有着较高水准,受邀赴世界各地比赛巡演。
从专业音乐教育的角度看,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院校聚集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其附小、附中更是为各类音乐院校储备了大量“后备军”。近几年,中国的青年音乐家们在国际赛事中的卓越表现可谓有目共睹,这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实力和水平。
不仅如此,中国音乐教育在某些方面更是走在世界前沿。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线上音乐教育也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琴童可以足不出户,通过视频课的方式享受全国范围的师资。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升音乐教育行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正在持续研究“AI+音乐”,在学术领域将音乐与人工智能更好地结合;而作为国内古典音乐平台的库客音乐在2015年就开始研发智能音乐教育方案,一直致力于音乐教育的发展。目前库客已拥有一套成体系的智能教育方案,并衍生出KUKEY智能钢琴教育产品。以古典音乐内容为核心,技术及师资为保障,让中国音乐教育真正地走在了世界前沿。未来也将会依托着核心的“软实力”,向智能教育领域进行更多拓展。
明白了!
中国的音乐教育从商周汉唐的文化沃土中发芽,又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以开阔的胸襟和多元化的视野吸纳了来自西方的养分。
中国的音乐教育更懂得创新和突破,在音乐教育体系日益成熟的同时,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使小琴童和音乐爱好者们享受全方位的音乐教育资源。这正是中国音乐教育自信力的来源!
当智能音乐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碰撞时,你更青睐于哪一种?
快来评论区告诉小库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