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研究

新疆塔城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现状

 

新疆塔城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现状*

陈筱薇

摘 要:本文要讲述的是我国一支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俄罗斯族,与他们的音乐文化。主要从历史渊源、音乐文化现状、文化保护与传承几方面概括介绍新疆塔城俄罗斯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新疆塔城;俄罗斯族;音乐文化

中国与俄罗斯历来有较多交流,特别是俄罗斯的音乐文化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厚而持久的影响。2014年3月,笔者因工作原因,受新疆师范大学派遣,带领42名学生前往新疆塔城市进行支教工作,在那里生活了4个月。命运的安排,使我与那里的俄罗斯族朋友结下了深厚友谊。在日常相处中,了解到了他们的音乐文化。

一、塔城俄罗斯族历史渊源

塔城,这座有着悠久丰富历史的城市,延续着丝绸之路的繁华,保留完整的俄式建筑红楼,是塔城标志性建筑,在这里展示了俄罗斯族的迁徙史。

这支跨境民族自19世纪中期,从沙俄移居中国新疆北部,当时被称作“归化族”,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称为俄罗斯族,他们有着勤劳、俭朴、智慧的特点。随后其与汉族通婚,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俄罗斯族。俄罗斯族在我国的历史至今不足百年。新疆的俄罗斯族大部分是“华俄后裔”,大多生活在塔城。

二、塔城俄罗斯族音乐文化介绍

(一)民歌

瓦希里·特里托夫斯基在1776年收集出版的歌集是俄罗斯最早的歌集。音乐学家里涅瓦认为:“俄罗斯民歌的音乐形态基本上是属于复调。”俄罗斯民间音乐以声乐为主,尤其是多声部无伴奏合唱,这在我国其它民族并不常见。而这种形式笔者就现场听过塔城俄罗斯族阿姨们演唱,曲名叫《冉拉亚》,四位演唱者,年纪在60岁以上,她们是移民的第三代,其中两位是姐妹,能够熟练的用俄语演唱。这首歌曲分为两个声部,曲调简洁,旋律优美舒缓,典雅恬静。典型的歌曲还有《阿金努什卡》、《米尔卡》、《卡林卡》等。

(二)乐器

俄罗斯族的乐器有巴扬、多姆拉琴、巴拉列卡、银勺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巴扬琴,右手与手风琴不同的是钮扣键,并不是普通键盘,左手键钮通常弹奏伴奏或低音部分。可分为独奏、重奏、合奏等,常作为歌舞的伴奏。塔城俄罗斯族协会王光胜会长的弟弟家中就收藏了40多架不同时期不同样式的巴扬琴。日落时分,在塔城市的文化广场,常常能见到两三位老者带着自己的古董巴扬琴演奏大家熟知的曲目,如《喀秋莎》、《阿金努什卡》、《山楂树》,或独奏或重奏,都是即兴演奏。不一会儿就有更多的俄罗斯族老人加入,或唱或舞,颇有异域情调。

(三)舞蹈

俄罗斯族舞蹈形式有独舞和集体舞。集体舞主要包括轮舞、环舞、游戏舞蹈等,其中踢踏舞是最为流行的一种。独舞包括竞赛舞、即兴舞等。非常有特点的是卡玛林斯卡雅舞蹈,以塑造英雄形象、向往自由为主要题材,一般由男性表演,基本动作有小跳、碎步、旋转、招手、大跳、手拍肩拍胸、抛帽子等。速度由慢逐渐加快,营造热烈气氛。笔者在塔城俄罗斯族复活节活动现场也亲身体验到了以上几种舞蹈的魅力,70多岁的大爷也是即兴舞蹈的主角呢!欢乐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

综上所述,俄罗斯族音乐特点:采用的是欧洲自然大小调体系,以主调音乐为主,带有和声思维特点,旋侓线条优美且富有歌唱性,音域宽广。在俄罗斯族的迁移过程中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并且与新疆的其他民族有所融合,比如《阿金努什卡》就是一首有争议的歌曲,有人说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有人说是俄罗斯族民歌,也有人说这是塔塔尔族民族。我想就是因为这首歌曲中融合了各民族的特点,才会有如此争议吧。

俄罗斯族虽然人数极少,却在新疆近代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他们的音乐文化更是与新疆各民族音乐文化融合。这种情况在跨境民族中并不多见,值得深思。

三、关于文化保护的一点思考

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推移,俄罗斯族音乐文化逐渐演变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对新疆其他民族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我国新疆塔城等地区的音乐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关系使得中西方音乐文化在碰撞中交流与发展。

研究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历史、人类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等方面相互交融的综合性课题。俄罗斯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据塔城地区公安局户政科统计,2010年全地区俄罗斯族总人口仅为3903人。保护与继承更是迫在眉睫。

作为跨境民族,其音乐文化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气氛欢快的踢踏舞、旋律优美宽广的歌曲、独特的民族习俗等都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文化资源。对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是促进俄罗斯族文化转型一个有效途径。

上一篇:2020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数字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