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联合标准体位抚触对足月新生儿哭闹发生率
抚触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护理方法,主要通过抚触育婴师双手对新生儿皮肤进行有手法技巧的、有次序的抚摸,使这种温和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至神经系统,从而产生生理效应。研究表明,抚触能促进新生儿胃肠蠕动,提高胃动素水平,加快胎便排出[1]。但新生儿对周围环境敏感性较高,易产生恐惧感,抚触时哭闹行为发生率较高,影响抚触效果。音乐是舒缓情绪的有效方式,能有效放松新生儿情绪,从而减少哭闹行为[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82例足月新生儿,旨在分析音乐+标准体位抚触的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82例足月新生儿。纳入标准:(1)经阴道分娩;(2)母乳喂养;(3)新生儿Apgar评分为10分;(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具有窒息史;(2)血液系统疾病;(3)先天性心脏病;(4)重要脏器功能障碍。(5)母体在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新生儿发育的疾病。依照建档时间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胎龄37~42周,平均(39.)周;出生体质量3.4~4.5 kg,平均(3.)kg。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胎龄37~42周,平均(39.)周;出生体质量3.1~4.4 kg,平均(3.)kg。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
1.2.1 对照组 接受标准体位抚触。出生24 h后开始接受标准体位抚触,且需在母乳喂养1 h后进行。(1)使新生儿呈仰卧位,用润肤油润滑双手,抚触从头部开始。以两手拇指指腹从前额中间向两侧推进,面部抚触从嘴角两侧由外侧向上滑动。左手托头部,右手掌面由额前发际向上、向后滑动,至脑后下发际,停止于耳后,并轻轻按压。胸部抚触以食指、中指指腹从胸部肋弓处开始,轻轻交叉滑动至对侧肩部。两手指腹从新生儿右下腹开始,依次抚触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注意避开脐痂处。(2)使新生儿呈侧卧位,抚触四肢。双手抓住新生儿上臂,交叉挤捏上臂至手腕处,再轻轻按压手掌、手背、手指。抚触下肢时,轻轻挤捏大腿至踝部,再按摩脚踝、足部。(3)使新生儿呈俯卧位,抚触背臀部。按摩背部时,以脊柱为中点向两侧滑动。按摩臀部时,双手指腹从两臀内侧至外侧滑动,以环形进行滑动。注意保护新生儿呼吸通畅,避免窒息。抚触动作需轻柔缓慢,力度适宜,重复操作4~5次,10~15 min/次,1次/d。若新生儿出现哭闹行为,需暂停抚触,待新生儿安静后继续。
1.2.2 观察组 接受音乐+标准体位抚触。播放摇篮曲类胎教音乐,如乌兰巴托之美、静如清澈的流水、美人鱼的呤唱等节奏舒缓、轻柔的音乐,音量控制在40~60 dB,随后进行标准体位抚触,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第1~4天哭闹发生率、经皮黄疸指数、首次排便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2 mg/dl为高胆红素血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哭闹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第1天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2~4天哭闹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哭闹发生率对比 例(%)images/BZ_165_173_1880_1210_1939.png观察组(n=41) 30(73.17) 27(65.85) 6(14.63) 2(4.88)对照组(n=41) 40(97.56) 30(73.17) 4(9.76) 1(2.44)χ2值 9.762 0.518 0.456 0.346 P值 0.002 0.472 0.500 0.556
2.2 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对比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为(2.)h,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为(3.)h。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4,P<0.001)。
2.3 两组经皮黄疸指数对比
观察组第1~4天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经皮黄疸指数对比 [μmol/L,(±s)]images/BZ_165_173_2661_1211_2721.png观察组(n=41)46. 77. 93. 113.对照组(n=41)49. 86. 102. 127. t值 7.445 8.809 6.175 6.113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对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