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研究

音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近年来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从之前的纯专业教育方向逐渐转变成综合素质教育方向。舞蹈是高校艺术领域的重要专业,是一种通过三维空间的肢体语言,来实现内涵表达的艺术形式。高校舞蹈教学应注重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借助音乐成品、影视音乐以及内涵音乐的方式进行舞蹈教学,实现舞蹈情感内涵的完美展现。同时,教师还要在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使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得以优化,使得高校舞蹈教学形式也更加优化,有助于培养出更多舞蹈人才。

一、音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一)通过学习乐理,帮助学生舞蹈实践练习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实施音乐教学,需重视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舞蹈教学的过程不仅包含对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且还应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涵养,通过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正确分析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真实演绎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舞蹈教学中,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音乐修养不同,而对舞蹈动作接受程度不同的情况。例如,一些曾经学过钢琴演奏并且喜欢音乐的学生,对于新学的舞蹈技术就能快速准确地掌握,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音乐变化,自然进行和谐一致的舞蹈动作;另外一些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生,则会在学习舞蹈时出现找不到舞蹈节拍、跟不上律动口号等情况。因此,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舞蹈实践和练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开设音乐相关的课程,通过讲授乐理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理解能力,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通过剖析音乐,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用声音、节奏和旋律来表现丰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用人的肢体和动作词汇,将音乐中的情感内涵相应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音乐与舞蹈是密切相关的,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为学生剖析舞蹈伴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例如,我国许多民族舞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舞蹈音乐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风俗。因而在欣赏相关作品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舞蹈动作的技巧,而且需要了解该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正确理解民族舞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及风格韵律,提高学生对舞蹈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通过感知音乐,锻炼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音乐最先响起,接下来才是舞蹈表演映入眼帘。因而,音乐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所在,是引领着人们进行舞蹈欣赏的重要前提。音乐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不同的节奏及和声形式等表现手法,触动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实现观众与舞蹈内涵的思想共鸣。因而舞蹈中音乐旋律的运用,是舞蹈艺术充分表现的重要基础。高校舞蹈教师可以在舞蹈开始之前先让学生感悟一段音乐节奏,鼓励学生体会用心来舞动的感觉。通过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欲望,从而实现真正身心合一的舞蹈情感表现,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并且,音乐还可以作为舞蹈的一个依托,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更大程度地展示自身肢体动作的美。学生在舞蹈时,通过对音乐节奏和音调的掌握来展现相对应的舞蹈动作,通过对音乐的深入赏析来把握舞蹈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得学生所展现出的舞蹈能够与音乐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还能让学生的舞蹈具有情感,内涵更丰富。长时间如此训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掌握来创新舞蹈动作,提升自身舞蹈的表现力。

二、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策略

(一)借用成品音乐,实现舞蹈风格性创编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丰富的文明古国,在音乐方面,也有许多名作广为流传。成品音乐作品会因为作曲者的创作背景不同、所处时代的文化底蕴不同,而拥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在舞蹈创作教学中,借助具有代表性的成品音乐进行舞蹈创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运用该音乐作品的特色进行创新。在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创编出不同风格的舞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舞蹈创编的能力,又可以丰富我国的舞蹈风格。